批判性思维——苏格拉底和失恋者的对话

本文最早刊登在 微信公众号:软件质量报道

让我们先慢慢品味一段苏格拉底和失恋者精彩的对话,就能体会到苏格拉底的智慧,以及苏格拉底反诘法(Socratic irony)
0

苏格拉底:孩子,你为什么悲伤?
失恋者:我失恋了。
苏格拉底:哦,这很正常。如果失恋了没有悲伤,恋爱大概也就没有什么味道。可是,年轻人,我怎么发现你对失恋的投入比对恋爱的投入还要倾心呢?
失恋者:到手的葡萄给丢了,这份遗憾,这份失落,您非当事人,怎知其中的酸楚啊。

苏格拉底:丢了就是丢了,何不继续向前走呢,鲜美的葡萄还有很多。
失恋者:等待,等到海枯石烂,直到她回心转意向我走来。
苏格拉底:这一天也许永远不会到来。你最后会眼睁睁地看着她向另一个人走去。
失恋者:那我就用自杀来表达我的诚心。

苏格拉底:如果这样,你不但失去了你的恋人,同时还失去了自己,你会蒙受双倍的损失。
失恋者:踩上她一脚如何?我得不到的别人也别想得到。
苏格拉底:可这只能使你离她更远,而你本来是想与她更接近的。
失恋者:那我该怎么办?我真的很爱她。
苏格拉底:真得很爱?
失恋者:是的。

苏格拉底:那你希望你所爱的人幸福吗?
失恋者:那是自然。
苏格拉底:如果她认为离开你是一种幸福呢?
失恋者:不会的!她曾经跟我说,只有跟我一起的时候她才感到幸福!

苏格拉底:那是曾经,是过去,她现在并不这么认为。
失恋者:这就是说,她一直在骗我?
苏格拉底:不,她一直对你很忠诚。当她爱你的时候,她和你在一起。现在她不爱你,好心离你而去,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大的忠诚。如果她不再爱你,却还装着对你很有情谊,甚至跟你结婚、生子,那才是真正的欺骗。
失恋者:那我为她的投入的感情不就白白浪费了吗?谁来补偿我?

苏格拉底:不,你的感情从来没有浪费,根本不存在补偿的问题。因为在你付出感情的同进,她也对你付出了感情,在你给她快乐的时候,她也给了你快乐。
失恋者:可是,她现在不爱我了,我却还苦苦地爱着她,这多不公平啊!
苏格拉底:的确不公平,我是说你对所爱的那个人不公平。本来,爱她是你的权利,但爱不爱你则是她的权利,而你却想在自己行使权利的时候剥夺别人行使权利的自由,这是何等地不公平!
失恋者:可是,现在痛苦的是我而不是她,是我在为她痛苦。

苏格拉底:为她而痛苦?她的日子可能过得很好,不如说是你为自己而痛苦吧。明明是为自己,却还打着别人的旗号。年轻人,德行可不能丢。
失恋者:这么说,这一切倒成了我的错?
苏格拉底:是的,从一开始你就错了。如果你能给她带来幸福,她是不会从你的生活中离开的。要知道,没有人会逃避幸福。
失恋者:可她连机会都不给我,说可恶不可恶?
苏格拉底:当然可恶。好在你现在已经摆脱了这个可恶的人,你应该感到高兴,孩子
640

那什么是苏格拉底反诘法?
苏格拉底反诘法(或苏格拉底法,Socratic method、或Socratic debate))实质上是一种质问/质疑的辩证法,通常是在两个人对话中进行,在对话中一方善于质疑对方的结论、推理过程或假定,特别是假定。许多结论往往建立在错误的假定条件之上,假定条件又往往是隐含的,“假定/假设”就是通常所说的:语境、上下文。
在西方哲学史上,苏格拉底法是最早的辩证法的形式,柏拉图在苏格拉底对话中首次描述这种办法(古希腊三位圣贤:亚里士多德、柏拉图、苏格拉底都是师生关系 )。因为这种反诘法,苏格拉底被视为西方伦理道德哲学之父。
“苏格拉底方法”自始至终是以问答的形式进行的,所以又叫“问答法”。苏格拉底在教学生某种概念时,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解释给学生听,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(就像上一篇文章,James Bach问“你是如何理解集成测试的?”),让学生回答。如果学生回答错了(虽然Anita 回答没错,但太表面),他也不直接纠正,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(James Bach问“那什么是集成?”),
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。这种问答分为三步:
质疑,从最基本问题开始提问,如上面提到的“你是如何理解集成测试的”、“那什么是集成?”、“连接两个系统有是什么意思呢?”,不断提出问题使对方陷入矛盾之中,并迫使其承认自己的无知。他认为这是使人变得聪明的一个必要的步骤,因为除非一个人很谦逊“自知其无知”,否则他不可能学到真知。
定义,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,使学生逐步掌握明确的定义和概念,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。例如James 问 “我还是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:连接两个系统的含义究竟是什么?”、“这两个系统并没有连接,而是互相独立的。那么连接真正的含义是什么呢?”
助产术,启发、引导学生,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。例如James 问 “如果我测试两个独立的程序,应该已经完成了对独立程序所有该做的测试了。那么集成测试还需要做什么特别的、不同的或者专门的测试呢?”

苏格拉底也常说:他的谈话艺术就像为人接生一样。助产士本身并不是生孩子的 人,她只是帮助生孩子的 人能够更快、更顺利地生出孩子。同样的,苏格拉底认为他就是帮助人们“生出”正确的概念理解、思想,因为真正的知识来源于人的内心,而不是得自别人的传授。同时,惟有出自内心的知识,才能使人拥有真正的智慧。苏格拉底是能够赋予别人“智慧”的导师。概括起来,苏格拉底反诘法:

  • 核心是质疑,侧重质疑结论成立的假定和推理
  • 采用对话方式进行,一步一步往前推进
  • 越是比较抽象的结论(概念、观念、道德观点)越适合采用这种方法
  • 采用经验、归纳、演绎推理的方法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联系我
  • 上海市嘉定区曹安公路4800号同济大学软件学院
  • kerryzhu@vip.163.com